被误解的“新冠后遗症”,值得担心吗?
|新冠后遗症其实是短暂而不太严重的。根据测算,中国感染者中最后出现长新冠的概率极大可能低于1%
这段时间以来,我听到较多的一种声音是“我担心的不是新冠致死,而是新冠后遗症”。
新冠后遗症当然不是无中生有,但在互联网上,它又是被广泛夸大和误解的。总体来说,你对它的担心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问题:
(为节约时间,我把问和答都先简要写了)
1、新冠后遗症是终生疾病吗?
答:并不是,基本上后面都会好,所以更准确的说法叫“长新冠”。
2、有多大概率会得新冠后遗症?
答:根据目前研究,长新冠在感染者中的比例大概不超过1%,以中国的情况极大可能低于1%。
3、新冠后遗症主要是哪些症状?
答:疲劳最常见,此外还有嗅觉丧失(奥株更少出现)、脑雾(指难形成清晰思维记忆)、呼吸困难等。
本号半年前写过新冠后遗症被妖魔化。目前中文网络上对“新冠后遗症”的误解,这个译名可能要背一半的锅,因为“后遗症”有强烈的暗示是伴随终生。但国际上的说法更多叫“长新冠”,就是得了新冠后即使转阴了症状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意思。
具体以多长来界定呢?这个标准是世卫组织定的,可以用“3+2”来记忆,即感染后3个月内还存在的症状,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,然后要排除是其它疾病引起的。
为什么说长新冠不等于伴随终生呢?因为就目前研究已经发现,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原来的“长新冠症状”都会慢慢消失。
比如有一项针对 4182 人自我报告的跟踪研究发现,1 个月时症状持续存在率为 13.3%,2 个月时就降到了4.5%(小作文不能一直写),再往后肯定还会降。根据汇总研究,有长新冠的人中,非住院病人的症状平均持续4个月。
那么,有多少在感染后会有“长新冠症状”呢?这个是根据各种调查算出来的,没法特别精确,但可供参考。
今年10月10日,JAMA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刊登的一项包括22个国家的120万新冠患者的数据,有6.2%(95%区间,2.4%-13.3%)的新冠病人自报至少有一类长新冠症状,其中非住院病人的长新冠的比例是5.7%。考虑到这个是奥株流行前的数据,而奥株有长新冠的可能性是德尔塔病毒株24-50%,那么换算下来,长新冠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很可能不会超过1%。
今年10月27日,JAMA还发了一篇,估算当前长新冠占美国所有成年人的比例,数字是1.7%。因为研究对象跨度是2021年2月5日至2022年7月6日,也就是德尔塔病毒株占多数,奥株少一些,最后算下来跟上面1%的结论差别也不会太大。
长新冠研究之所以难有精确数据,是因为患者报告长新冠症状就有主观性,统计方法上也有局限。如果做严格的对照,人数就不会太多,代表性就差点,如果做大范围人数多的问卷调查,质量和可信度就会下降,这是难以两全的。
再说长新冠的症状,疲劳最常见,此外还有嗅觉丧失、脑雾、呼吸困难、报告记忆力变差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奥株的长新冠症状跟原始株和德尔塔毒株会有所不同,比如嗅觉丧失现象大为减少。
比较让人欣慰的是,凡是打过疫苗的——哪怕是一针,长新冠的症状都比没有接种疫苗的要轻。
考虑到中国目前更为普遍地接种了疫苗,最后出现长新症的比率可能比欧美更低一些。比如,最近广州这一轮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认为达到90%,考虑到广州被感染者中可能年轻人更多,这一数据未必能代表全国的情况。
而哈尔滨这一波疫情中,无症状感染者接近70%,这个报告的总体样本量还比较少,不排除还有遗漏,如果规模再大,无症状感染者的占比还会提升。
综合来看,无症状感染者占比最低应该是70%,最高可接近90%,这个是成立的。
而在确诊阳性时有症状的人中,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有长新冠,所以,中国最后所有感染者中出现长新冠情况的占比有极大可能是低于1%的。
总结
1、不管是长新冠还是短新冠,不管是持续两个月还是三个月的症状,都是不舒服的事,虽然概率低,大家还是得有心理准备。
2、长新冠不是好事,但如果你认为这个比长期封控还可怕,那就真的是失了智。